活在歷史幕後的大人物 文◎李博信
-穩定日本扶輪的芝染太郎
在日本扶輪面臨最艱困的1938-40年間,折衝於軍部與國際扶輪之間,力挽狂浪而延續了日本扶輪的血脈,他-就是當時日本扶輪的幹事長芝染太郎。
芝染太郎,1870年生於愛媛縣吉田郡,是東京社的社員。他在年輕時即隻身赴夏威夷擔任新聞記者,英語文造詣很深。返國後於1921年承接英文日本時
報(The Japan Times)的股權而接任社長。該報是為促進日本與外僑間之暸解,而在福沢諭吉、伊藤博文等之支援下於1865年創刊。
1922年一戰結束後,美、英、日、法、意五強於華盛頓會議協商限制各國的軍力、日本被要求廃棄三笠等八艘主力艦,由於三笠艦是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元帥的旗艦,象徵日本海軍的軍魂。因此引起民間的騷動,這時他在報刊上發表了系列的論述,主張三笠艦的永久保存是歷史的見證,而引起國際的矚目,就在該艦面臨解體前,獲得諸國的理解,而免於淪為廢鐵。目前三笠艦仍以紀念艦之姿停泊於橫須賀白濱海岸供遊客參觀。由於「三笠保存運動」的功績,日本政府擬為其敘勳,惟芝染太郎表示:「此乃國民之天職,不敢接受贈勳,吾仍以一介無位無勳之民間報人為宜。」而婉辭頒勳,因此獲得極高評價,深受感動的東鄉平八郎特於巨幅之三笠艦照片上題詩相贈,一時傳為美談。
1922年歐洲扶輪社最多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組成了RIBI(英愛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in Great Britian & Ireland)之後,世界各地籠罩了一片脫離RI管理、地域分權的氛圍。1931年他陪同米山梅吉渡台出席台北扶輪社成立大會,九月爆發了滿洲事件,扶輪濃厚的國際色彩開始引起了軍部的注意。1936年在神戶召開的70地區大會中,直木太一郎提議採用大連扶輪社社員古澤丈作所草擬之日本化扶輪宗旨「大連宣言」作為大會文告,興起了扶輪日本化的國家主義思想。而由大日本帝國(含朝鮮、台灣)及滿洲國組成RIJM(日滿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in Japan & Manchuria)的議題又被認真的討論。
1939年6月,時任日本扶輪總部幹事長的芝染太郎奉命以全權代表出席美國克里夫蘭國際年會,並提出日滿扶輪自治體的議案,他在會前與各國代表斡旋後,獲得絕多的支持,當晚RI秘書長查斯里‧培里憂心忡忡的找他懇談,他說你的提案確定會通過,但是拉丁美洲、印度等地也在醞釀相同的計畫,兩人深談竟夜後,翌日芝染太郎毅然撤回提案,並以「…此舉將動搖扶輪的根基…」云云,電知日本撤回提案的理由。他的深明大義不但贏得各國的尊敬,也保住了日本在國際扶輪的聲譽和地位。同時國際扶輪也通過了70地區劃分為70、71、72三個地區的提案,並默認日滿扶輪聯合會存在的事實。同年8月底召開70地區協議會,確定日本名古屋以東為70地區,名古屋以西及台灣為71地區,朝鮮、關東州(大連、旅順)及滿洲國為72地區。並正式成立「日滿扶輪聯合會」,選出米山梅吉為會長,芝染太郎為本部長,1940年5月初於橫濱召開日滿扶輪地區聯合大會。此後日本軍部更加強彈壓,米山梅吉及芝染太郎都遭受當局的偵訊,並派憲兵、警察或特高監視例會,要求演講稿必須提交警署審核等嚴密監管。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扶輪社承受更大的壓力,芝染太郎乃不得不與米山商議,決定全面退出國際扶輪,並以其他名稱繼續例會,以延續扶輪精神的傳承。
1914-15年度RI社長Mulhollandr及1938-39年度社長Hager曾在致米山的私函上推崇芝染太郎在RIJM月報上所發表的論述,以及米山在解散例會時的演說內容,認為是極具意義的珍貴資料。戰後的1949年三月日本扶輪全部復名回歸RI。是年七月芝染太郎逝世,留下「國漢外語辭典」等八部著作。
福島喜三次及芝染太郎的事蹟,是日本的扶輪研究者在諸多資料中發現他們在扶輪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未曾擔任過總監,甚且未曾擔任過扶輪社長,他們並無赫赫名位,卻在默默實踐之中成就了歷史性的功業,是真正存在於歷史幕後的大人物。